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什么没有趁热打铁灭掉卫国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都知道,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期的分裂状态。因此,秦朝的建立者秦始皇,不仅被称为“千古一帝”,还成为了我国第一位始皇帝。基于这个常识,常常让很多人误认为,在秦始皇的统治下,全中国只有一个封建制王朝,肯定不会有其它王朝的存在,要不然早被他灭了。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在秦始皇统治时期,还有一个小国家和它并存。而且,在始皇帝在位期间,也没有对这个国家发动过战争试图征服它。直到秦二世统治时期,它才结束了900多年的历史。
这个国家就是:卫国。
春秋战国时期,三家分晋以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后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其中,七国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根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在战国时期,并非只有战国七雄。当时,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小国。当然,对于以上这些诸侯国,基本上都在战国时期被消灭。比如:齐国消灭宋国,韩国消灭郑国,楚国消灭鲁国、越国等。
那么,为何卫国能一直存活到秦始皇去世呢?是因为它的强大吗?
经过一番考究,事实并非如此,卫国不仅不强大,还非常弱小。在各大诸侯国中,卫国的实力非常堪忧。
其实,说起卫国,不得不说一下它的历史。
西周初年,周武王将都城“殷”作为封地给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并且,在殷周围建立了邶、鄘、卫三个封地,这就是历史上的“三监”,而“卫”这个封地的主人就是霍叔。之后,武庚集结三监发动了叛乱,史称“三监之乱”。
在这场叛乱中,周武王的兄弟康叔平叛有功,将原来的商朝土地和首都给了他,且继承了之前卫国的国号。之后,经历了康叔、卫庄公、卫桓公、卫宣公多位君主。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开国国君康叔开拓的盛况,几乎已经被消耗殆尽了。
卫懿公荒淫无道,因为喜爱养仙鹤,甚至,给仙鹤加官进爵,最终,导致亡国了。如果,不是卫文公得到了齐桓公的鼎力相助拼死复国,卫国基本上在此次动乱中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历程。但是,抢救回来的卫国,也是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经历过一系列的动荡之后,卫国的实力大不如前。而复国后的卫国,也只是苟延残喘,艰难生存,在各大诸侯的夹缝中,如履薄冰,步步小心。
但即便是这样,卫国还是难逃被吞并的命运,先在公元前254年被魏国吞并,接着被秦国吞并。如此看来,卫国的历史应该追溯至西周时期,前后立国900多年。直到秦二世胡亥将卫国国君废为庶人之后,才使得这个国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然而,从卫国的发展历史来看,它确实存在感太低,低到几乎没有国家在乎它的存在。也正是因为它的弱小,反而保护了自己,在战国时期,没有被周边强国注意到。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过“刚极易折,强极则辱”的观点,即:太过刚强,反而容易被折断,太过强大,反而容易受辱。
正所谓物极必反,便是这个道理。
此外,正如郑国,实力强于卫国,但是,其疆域却遭到了旁边韩国的觊觎,所以,最终被韩国吞并。再比如:宋国,一度号称战国七雄之外的又一强国,结果,魏国、楚国、齐国三大强国联合消灭了宋国。而且,卫国的无论哪位君主都懂得示弱,他们知道自己的国家没有实力和其它国家抗衡。
因此,示弱在无形之中会放松其它国家对它的注意,使它得以在混乱中立国保存自己的实力。据记载,卫成侯十六年(前356年),卫成侯自行贬号曰侯。在此之前,卫国君主往往称公,比如:卫武公、卫庄公、卫桓公等。到了战国后期,卫国只剩下濮阳等城池,而卫侯更是贬号为君,类似武安君、平原君、信陵君等诸侯国大臣的封号。
然而,对于卫国君主来说,选择贬号为君,连自己君主的名分都不要了,不过是为了生存。另一方面,除了示弱之外,它还懂得寻找庇护。为了自保,为了自己不被其它国家蚕食,这个国家相继选择成为魏国和秦国这两大强国的附庸。《礼记·王制》中记载:“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诸侯曰附庸。”在战国时期,“附庸”一词可以理解为附属诸侯国。
众所周知,在战国初期,魏国通过变法迅速崛起,成为了可以与秦国、齐国、楚国相抗衡的霸主。在战国前期和中期,卫国选择成为魏国的附庸。而在战国后期,秦国日益强大,此时的卫国则选择依附于强大的秦国。通过成为这些国家的附属国,卫国虽然不能在战火纷飞中独善其身,但却能躲过灭国之劫。
当时的卫国虽然小,但却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人才济济,国内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例如:推行商鞅变法、率领秦军收复河西的商鞅;秦国赫赫有名的丞相吕不韦;法家的代表人物吴起;孔子的得意的门生子路等等,他们都是卫国人。
都知道,卫公孙鞅(即商鞅)入秦,通过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走向强大,乃至于消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由此,对于秦国来说,商鞅的功劳难以度量。除了商鞅,吕不韦也是卫国人。而且,碍于吕不韦的面子,秦朝并没有废除卫元君的君主之位。
虽然,吕不韦和商鞅最后都不得善终,但是,这两位人才确实是秦国一统天下的功臣。
此外,对于秦国来说,卫国不仅有主动臣服的态度,连卫国的人才都帮助其变大变强,这或许也是秦国没有马上消灭卫国的原因。
总而言之,卫国虽然国力弱小,但是,在混乱动荡的年代里,它懂得示弱,将自己的弱小体现到了极致,让所有国家都几乎忽略了它的存在,自此才得以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里,立国900多年。而且,虽然国家弱小,但是,卫国人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坚韧意志,不仅国君忍辱负重,连臣子都奋发图强。这才在历史的洪流之中,留下了卫国人的光辉一页。
导读:李自成做了皇帝后都做了哪些荒唐事?最后为什么是逃跑的?说到李自成,大家对这个名字挺熟悉的,知道他是明末起义军的头领,而且差点就取代了明朝,所以说到李自成,很多人会觉得挺可惜的。而且...
李自成 2020-11-18 15:50:12导读:太监冯保是个什么样的人?最后为什么被抄家赶去种菜了?明朝重用太监,几乎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过去太监不准读书,不准参政,不准当官。可是明朝的太监,不仅可以参与朝政,而且特别有读书的学...
冯保 2020-11-18 14:43:44导读:张居正死后为什么会被万历皇帝抄家?张居正对明朝得贡献可谓是不可埋没,明末得此人是明朝幸运,而万历皇帝一直受张居正的庇护,张居正最后却是位大名基业活活累死的,这样的一位功臣为何...
张居正 2020-11-18 14:18:32清朝第一皇后孟古哲哲一个被追封的皇后为何会这么荣光?孝慈高皇后(1575~1603年),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生于明朝万历三年,叶赫部首领杨吉砮之女。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三任大妃,清代第一位皇后(...
孟古哲哲 2020-11-18 10:35:18导读:诸葛亮的《隆中对》本可以“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最后为什么失败了?三国当中,最为出名的政论文章,大约要属诸葛亮的《隆中对》了。当时屡败屡战的刘备听到别人说诸葛亮是一个有真本事的...
2020-11-10 15:05:58《大秦帝国之天下》为什么改名为《大秦赋》?小编认为“赋”给人的感觉更有文化底蕴一些,大秦赋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取材于秦朝,秦始皇时代,带大家体会大秦帝国的霸气,看秦始皇如何一统霸业!这个...
2020-11-02 14:42:26《大秦赋》(原名《大秦帝国之天上下》)12月1日上线播出之后受到一致好评,这种历史正剧一般集数较多,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完,而且剧情故事紧凑,契合历史的进程,那么大秦赋每周更新几集?下面带...
2020-11-02 14:42:26其实关于秦始皇陵的秘密也就那么几个,但因为各种技术原因和现实原因导致秦始皇陵一直没办法全面挖掘出来,所以这些秘密也就没办法得到证实。不过秦始皇怎么说也是两千多年前的人物了,以当...
秦始皇 2020-11-02 14:42:26大家好,这里是历史资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秦始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屠睢率50万大军分五路,平均一路10万,一路攻取东瓯和闽越,两路攻南越,其余两路攻西瓯。第一阶段就很...
2020-11-02 14:42:26公元前361年,中国大地格局正处于战国七雄的时代。当时的霸主是齐国,秦国位列第七。秦孝公继位后,心怀远大理想,当及颁发法令:‘只要是能使秦国富强,不论地位以及出生,也不论是不是本国...
2020-11-02 14:42:26高琼是北宋时期大将,生的威武勇猛,所以少年时代就离家从军,现在北周军队当兵,后过渡到大宋,在宋朝历龙直指挥使、保大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琼祖籍燕地,父亲高乾追赠为尚书令、冀国公,高家在五代的时候迁居到后来的居住地亳州蒙城。高琼曾
◆1937年地图势力划分高清地图,1931年“九一八事变”形式地图编年 ◆明朝皇太子服饰图文,皇太子冕服,成人礼冠礼介绍 ◆1940年华北地图,抗日根据地地图,全国势力划分图 ◆戚夫人人彘复原图,来看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到底有多惨 ◆明朝内阁首辅谢晋的一生介绍,谢晋最终怎么死的? ◆柴荣是什么朝代的,为什么能当上皇帝,怎么死的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别指的是谁 教你顺口溜快速记忆法 ◆大秦帝国之裂变和大秦赋,《大秦帝国之天下》为什么改名成了《大秦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