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每当说起明朝,史学界总是争议不断。276年的国祚,既有铮铮铁骨的不屈不挠,也有昏暗不堪的昏君昏臣。相比较与其他朝代,它与众不同。没有像纣王那样的暴君,也缺乏秦桧那样的佞臣。但是恰恰就是这样的"三无朝代",却延续了276年之久,直到在崇祯十七年出现压弯它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临。
当崇祯皇帝在煤山上望着烽烟四起的北京城,也许他会痛恨,为什么存活了276年的王朝到最后是一副烂摊子,殚心竭虑十七年却换来了亡国之君的称号,于地下将以何颜面来面对列祖列宗。他尽力了,在哥哥死后就被匆忙推上王座。面对着这伤痕累累的江山,他做到了一切。曾经的三呼万岁早就是昨日浮云,城门外的炮火声更像是改朝换代的悲歌,而崇祯,不禁陷入了反思:朕非亡国之君,事事皆亡国之像。
他是悲哀的,也是可怜的。但大厦将倾,岂是一人之罪。
历朝历代,都有贵族,但明朝格外多。自开国以来,明朝的社会分为三大股势力,皇族、士族、平民。规定皇族不交税,同时明朝有各个朝代厚的皇族分封制度。根据史学界推断,明朝皇族繁衍到了崇祯年间人数多达十万人。什么概念?国家在边关的驻扎士兵不过如此。也就是说,这十万人需要国家来养,且不能产生任何效益。
如果养也就罢了,给足钱就行。但是到了明朝后期,皇族占有了全国超过40%的土地,而这些土地是免税的,无可避免的导致了税收下降。明朝初期80%的土地都是有税收的,到了崇祯时期只有不到20%土地能够征税。换句话说,诺大个国家,需要用20%的土地养活100%的人,还不算各种军费开支。说皇族伸手要钱,一点不为过。
在说天灾之前,先科普一个知识,明朝末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小冰河时期,也就是说,那时候的土地长出的粮食会比其他时候的亩产量都少。这就为日后的灭亡埋下了祸根。作为小农经济的封建王朝,粮食是根本。有了吃的,大家都能过的安生。军队、百姓都需要吃饭。然而明朝末年,几乎年年都在为救灾忙活。
崇祯元年,北方大旱,寸草不生
崇祯三年,西北大饥荒
崇祯六年,陕西蝗灾
崇祯十三年,大疫,暴发传染病,十有八九死亡,南北大荒,尸体堆积得整条河都是
崇祯十四年,书中记载,"夏秋大疫,人偶生一赘肉隆起,数刻立死,谓之疙瘩瘟,都人患此者十四五。至春间又有呕血者,或一家数人并死。
崇祯十六年,京师发生腺鼠疫,京师人口死了4成。
几乎年年在闹灾荒。种的粮食都不够救灾的,更别说其他了。
东林党,历史上常常被提到的一个组织。说起这个组织,简而言之就是一群所谓的饱学之士,成天高谈阔论,不做实事的人。从古至今,无论在企业还是其他地方,最怕耍"嘴炮"的人。不会做实事,只会侃侃而谈,拿不出实际解决办法。东林党就是这类人。
明朝的文官集体是一个可怕的群体,特别到末年更是以东林党为首。顶撞皇帝,藐视权威。这些人代表的是江南士大夫的利益。朝廷没钱了,自然需要去各种追缴税收。作为国家最富庶的地域江南自然首当其冲。东林党的人不乐意了,凭什么收我们的税?于是集体威胁皇帝,各种狂轰滥炸。皇帝怕了,只能从百姓身上加税。但是百姓本身就穷,还要继续加,岂不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当李自成主动议和,要求皇帝封他为西北王,并拿出钱犒赏军队,就承诺立即北上消灭后金时,东林党强烈反对,抱着祖训怒斥皇帝,称李自成是反贼流寇,不可招纳,果断拒绝。但只会一味反对,却拿不出解决办法。最终的结果就是北京被李自成攻占。明朝正式灭亡。
更可笑的是,这群所谓的饱学之士在破城之日纷纷向李自成投降,这与他们的仁义道德大相径庭,一个国家的高官都是如此气节,这简直的可悲可笑。
在明末,最有威胁的就是两股势力。东北的后金和西北的李自成。北京恰恰夹在二者之间,犹如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既要预防后金的入侵,又要与李自成周旋。长城的失修导致后金常常到北京骚扰,一旦北京有问题,那么辽东的军队就要回来。长途奔袭,军队疲惫不堪。西边李自成又虎视眈眈。当初的第一大将袁崇焕因为反间计被斩首,洪承畴和祖大寿投降后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缺少了有能力的军事指挥官,再厉害的军队都犹如乌合之众。
备受争议的崇祯皇帝,虽说不是昏君,但能力确实不够。从教育方式来说,明朝皇帝几乎由太子产生,太子作为储君,接受的是如何做皇帝,管理国家的课程。但是崇祯作为藩王即位,他不懂。从小没有学过如何做皇帝,不懂其道。执政只能依靠个人判断。
我们来看看他在位17年里的政绩:更换了19位首辅,处死17位尚书和11位总督。这就是典型的不懂为君之道做法。
作为一个领导,频繁更换管理层,这对于国家是致命伤害。往小了说,执行者的能力参差不齐不说,还影响办事效率。大了说就是领导心浮气躁,过于激进。如果一家企业,老板没有足够的魄力和能力,遇到事后过于急躁,以为频繁更换手下的人就能解决办法,那这样的企业就会出现一种极端。执行者今天下达的命令,也许明天就下台。然后下一任换一种命令,下面的又要再执行。国家运转机制就会混乱不堪,无规可守。
明朝276年的国运在1644年走向了终点,它的灭亡是偶然也是必然。可以说是各方面的原因。气候、人力、皇帝都应该负责。但时光不可追溯,历史总能铭记。我们分析的同时,或许在其中能找到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太子朱厚照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太子是国家储君、皇帝的接班人,皇帝对他的要求与期盼自然很高,而同时,由于皇位的诱惑太大,太子也势必成为其他皇子算...
朱厚照 2020-11-23 15:56:49于谦和岳飞历史上都被定义成是杰出的爱国将领,各自孝忠自己的朝廷,为国家和百姓尽心尽责,那么如果非要找出两个人之所以名气不一样的原因,我想大概就是以下几点:一,因为岳飞结局相比于谦要惨...
于谦 2020-11-18 12:01:12导读:明朝于谦京师保卫战中拯救大明于水火,为何最后被杀?于谦之死说明了什么?是明英宗的泄愤吗?一起跟随小编来了解下,当年发生的点点滴滴。英宗朱祁镇,被软禁在南宫已经七年之久,七年太上皇生...
于谦 2020-11-18 11:47:36导读:明朝大忠臣于谦是个怎样的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正是于谦的真实写照趁着晚凉,在屋里闷了一天的孩子们纷纷跑出来玩耍。一户人家门外,一个穿着红衣服的男孩子正骑着匹马玩得...
于谦 2020-11-18 11:38:54导读:“老鼠亡明”明末鼠疫的起因是什么?明朝末年的鼠疫到底多厉害?史学界普遍认为,明朝末年那场席卷华北地区的鼠疫,是压倒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尤其是上海交通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曹树基与李宇...
2020-11-17 11:59:10导读:明朝皇太子服饰图文,皇太子冕服,成人礼冠礼介绍皇太子服饰明代儿童有剃发习俗,皇室子女也不例外,刘若愚《酌中志》里提到,宫中设有“篦头房”,有近侍十余员,专门负责为皇子女请发、留发、...
2020-11-12 17:35:37明朝内阁首辅谢晋的一生介绍,谢晋最终怎么死的?永乐十三年(1415年)正月十五,朱棣与群臣在午门观赏灯会,此后颁布旨意蠲赦修省,都指挥佥事纪纲大概是觉得解缙获释的机会到了,便将他的名字也报...
2020-11-12 17:35:37明朝从开国皇帝朱元璋起,到末代皇帝崇祯止,一直都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因此科举考试(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高考)从未间断过。在明朝进行“高考”的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许多轶事。现辑录如...
2020-11-12 17:35:37导读:明朝末年地图分享,明朝末年战火不断明军惨败,明末疆域丢失了多少?明朝末年战火纷纷,天灾人祸,曾经叱咤风云的大明王朝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明朝末年都有哪些内忧外患?明朝末年土地丢失严重...
2020-11-12 17:35:37导读:朱高煦造反没被杀,却脑子抽筋给皇上来了个扫堂腿,连累10个儿子全被杀。以前读了当年明月的历史,总感觉那里面的历史人物棱角分明,似乎很好分辨,或许这不是,当年明月先生有意为之,只是想让...
2020-11-12 17:35:37高琼是北宋时期大将,生的威武勇猛,所以少年时代就离家从军,现在北周军队当兵,后过渡到大宋,在宋朝历龙直指挥使、保大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琼祖籍燕地,父亲高乾追赠为尚书令、冀国公,高家在五代的时候迁居到后来的居住地亳州蒙城。高琼曾
◆1937年地图势力划分高清地图,1931年“九一八事变”形式地图编年 ◆明朝皇太子服饰图文,皇太子冕服,成人礼冠礼介绍 ◆1940年华北地图,抗日根据地地图,全国势力划分图 ◆戚夫人人彘复原图,来看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到底有多惨 ◆明朝内阁首辅谢晋的一生介绍,谢晋最终怎么死的? ◆柴荣是什么朝代的,为什么能当上皇帝,怎么死的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别指的是谁 教你顺口溜快速记忆法 ◆大秦帝国之裂变和大秦赋,《大秦帝国之天下》为什么改名成了《大秦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