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晋之战发生在什么时期,阴晋之战什么结果,为什么没灭秦?相信很多小伙伴知道,关于这个阴晋之战,据说秦国可是派出50万大军,所以这一战,魏国可是非常厉害的战胜了。而且秦国当时可是元气大伤,但是魏国竟然并没有乘胜追击,将秦国灭掉呢?对此网上也是有很多的质疑,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此战,虽然秦军人多势众却严重缺乏武装,秦军主力的数千乘战车无法挽救几十万秦人士卒被击溃的危局,在吴起率领的士气高昂装备精良的魏武卒面前,人数众多却毫无战斗力的秦军被一举击溃,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战后魏国不但保卫河西之地,同时也因此引发“诸侯卑秦”,使秦国上下深以为耻。五年后,秦国发动兵变废秦出子迎立秦灵公太子嬴师隰为秦献公,秦国由此展开对魏国的一系列抗击战争,直至秦献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秦军终于夺取少梁城,俘虏公叔痤。
起在魏国立功很多,威望很高,魏国的相国——公叔痤对他有点眼红了。
公叔痤怕吴起要是再这样打下去,只怕他的功劳要“堆成山”——高得离谱!他怕到那时候,他相国的位子就得让贤——让给他吴起了。
聪明如他、贪婪如他的公叔痤又怎会坐以待毙,让吴起将来骑在自己的头上?所以,公叔痤就在魏武侯面前说:吴起不忠,怀有二心!
魏武侯脑袋转了几下,眼珠子也转个不停,但他最后还是中了公叔痤的反间计,于是,他一伸腿儿一跺脚下令——吴起不用干了,让他死回来!
吴起明明干得好好的,眼看秦国就要被魏国吞并了,谁知道魏武侯发的什么神经,居然让他半途而废——停止攻秦。
“煮熟的鸭子居然就这样飞走了,而且还是咱自己给放飞的!”想到这里,吴起火就不打一处来……
“撤,你喜欢撤是吧?好,那我就给你撤干净点儿,老子不干了!
吴起虽然有才,但他也有脾气,他实在是被魏武侯搞得窝火,最后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最后他“火山喷发”,当时就决定——“辞职”!
于是乎,魏国就这样失去了一个人才中的人才。
不过,这对秦国来讲120%是件天大的好事儿!因为秦国能有今天,都是拜他吴起所赐。
吴起这么一走,魏国对秦国的讨伐也随之告一段落了……
此时的秦国,虽日薄西山,但却是要死不断气——尚有一口气。托公叔痤的福,现在秦国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
经过阴晋大败,加之随后魏军的一番扫荡,秦国,这个曾经的西方大国,可谓大势已去、气息奄奄……
李悝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李悝(kui一声)(公元前455-前395年),嬴姓,李氏,名悝,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战国时期魏国大臣、政治改革家,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2020-07-22 15:49:47他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客死楚国?...
廉颇 2020-05-16 11:26:34最近很多人在说了这个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老是记不住,那么到底要怎么样才能轻松的记住这几个国家的名字呢?其实也简单了,下面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顺口溜和记忆口诀,这些个口...
2021-04-22 17:43:49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黄歇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前238年,楚国考烈王病逝,身为相国、时年已77岁的春申君黄歇前去奔丧,被刺客杀死在棘门之内,随后全家老小全部被杀。春申君...
2021-04-22 17:43:49桂陵之战后,为报复韩国,同时,为了弥补桂陵之战的损失,魏国对韩国发起进攻,韩国不敌,向齐国求救。齐国率兵攻打魏国,同时在马陵设伏,一举歼灭魏军,魏国大将庞涓身死。从此,魏国跌落神坛,齐国获胜崛...
庞涓 2021-04-22 17:43:49为什么说郑庄公死后事情就完全变味了呢?公子突的舅舅雍氏在宋国,因为世代为官,再加上嘴皮子也能说,所以深得宋庄公的宠信。公子突对老大世子忽上位很是不满,于是就跟舅舅们说了自己的委屈,...
2021-04-22 17:43:49孙膑和庞涓多年手足师兄弟情谊,是怎么反目为仇的?孙膑和庞涓多年手足师兄弟情谊,终究因为庞涓的猜忌陷害而破裂,庞涓最终也自食恶果。因此兄弟之间应当多多信任支持,不要去做无端的怀疑,如此...
孙膑 2021-04-22 17:43:49高琼是北宋时期大将,生的威武勇猛,所以少年时代就离家从军,现在北周军队当兵,后过渡到大宋,在宋朝历龙直指挥使、保大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琼祖籍燕地,父亲高乾追赠为尚书令、冀国公,高家在五代的时候迁居到后来的居住地亳州蒙城。高琼曾
◆1937年地图势力划分高清地图,1931年“九一八事变”形式地图编年 ◆明朝皇太子服饰图文,皇太子冕服,成人礼冠礼介绍 ◆1940年华北地图,抗日根据地地图,全国势力划分图 ◆戚夫人人彘复原图,来看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到底有多惨 ◆明朝内阁首辅谢晋的一生介绍,谢晋最终怎么死的? ◆柴荣是什么朝代的,为什么能当上皇帝,怎么死的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别指的是谁 教你顺口溜快速记忆法 ◆大秦帝国之裂变和大秦赋,《大秦帝国之天下》为什么改名成了《大秦赋》?